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版保健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
保健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传统保健食品的消费人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的消费人去年龄阶层不断扩大,中年级青年人群对保健品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多,市场需求旺盛。
当下对保健品的需求不止来自“老龄化”人群,年轻群体对“养生”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
随着下游行业的回暖,全球钙片市场不断增长。2020年全球钙产量为8855.2万吨,2021年增加至9460万吨。大部分钙生产企业对后市较为乐观,认为全球钙行业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7年,全球保健品钙片市场销量将增长到11262.5万吨。
随着国家人均GDP的提升,消费者在保健食品消费理念和消费意愿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保健食品在消费属性上将逐渐从可选消费品向必选消费品转变,预计2021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增至2708亿元。
由于地区收入、消费观念、人口密度、地区政策支持等因素,我国保健品市场在地区结构上呈现了集中化的趋势,其中,天津市、广东省和山东省销售占比位于前三,比重分别为33.79%、20.77%和7.69%。整体看来,行业销售收入区域分布较为集中,排名前五的省市区销售占比达70.95%。
中国保健品竞争格局
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行业发展初期就进入市场的汤臣倍健、康宝莱等企业属于第一梯队,占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汤臣倍健在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市场占有率最高,康宝莱在体重管理领域属于龙头企业。第二梯队的代表企业主要包括一些中国“老字号”企业,如东阿阿胶,这类企业扎根于传统滋补类保健品,在该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第三梯队主要为潜力较大的海外保健品品牌,如澳佳宝、Swisses,Comvita等。
目前中国保健品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华东地区,以广东和山东为代表。其中,广东的保健品相关企业约有1900家,山东则有1350家。
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为汤臣倍健,为9.3%,主要是由于汤臣倍健在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2023年保健品行业迎来拐点
“抗阳”需求一度引发维生素、益生菌等产品热卖,但随着民众陆续进入“阳康”阶段,“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成为主流诉求,民众对保健品的选择正在发生变化。
叠加备年货购物需求进入高峰,保健品消费预期升温,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拐点。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滋补类产品销售以线下为主,暂时未有数据证明销量出现大幅提升。行业人士受访指出,理论上传统滋补品同样受益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但相比于维生素等产品,传统滋补品与抗疫关联不够直接,预计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
保健酒市场发展分析
随着疫情前景的明朗,保健酒的头部品牌,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布局。目前看,海南椰岛、竹叶青和毛铺酒,分别折射保健酒行业的三个探索方向。国内三大被消费者熟知的保健酒头部品牌,分别是拥有劲酒和毛铺的劲牌、以鹿龟酒为代表的海南椰岛和山西汾酒旗下的竹叶青酒。
近年来,海南椰岛围绕露酒动作颇多。据悉,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海南椰岛承办的首届中国露酒大会预计于11月底在海口召开。今年前三季度,海南椰岛实现营收5.74亿元,同比减少15.5%,净利润则亏损1382.58万元。作为保健酒第一股,海南椰岛布局露酒主要是源于公司在2020年提出的“一树三花”发展战略,为此,公司在保健酒、露酒以及酱酒领域均布局了相应产品。
多因素催化下,国内千亿保健品市场有望迎疫后新机遇,行业方向转好的确定性较强,板块具备安全边际和超额收益的空间。
未来,保健品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保健品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版保健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