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他降糖药,这类药物既不促进胰岛素分泌也不促进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应用,而是通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达到明显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
它是何方神圣?下面我们就来揭开 α-糖苷酶抑制剂的神秘面纱。
家族成员
α-糖苷酶抑制剂化学结构与糖类相似,通过可逆性地竞争 α-糖苷酶与糖类的结合位点,限制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肠内分解和吸收,从而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目前,上市应用的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图片来源:pixabay
三种药物有何差异?
上述三种药物结构相似,但又表现出不同的药动、药效学特征,最主要区别在于所抑制的酶谱不同。
伏格列波糖对多糖酶类几乎没有影响,米格列醇的抑制作用更为广泛,详见表 1。
表 1 3 种药物对各种 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不同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不同,α-糖苷酶抑制剂需在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这是因为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特殊,发挥降糖作用需要碳水化合物参与。
三种药物的用药剂量存在差异,详见表 2。
表 2 3 种 α-糖苷酶抑制剂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有哪些?
α-糖苷酶抑制剂的胃肠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可有胃胀、腹胀、腹泻、胃肠痉挛性疼痛、顽固性便秘、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等,一般在治疗初期 2-3 周内出现,多数症状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
少见乏力、头痛、眩晕、低血糖以及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解决方法: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果肠胀气等症状明显,也可以在饭中服用此类药物,当然药效也会有所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
3 个注意事项
※ 单用 α-糖苷酶抑制剂通常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和一些降糖药物联用,如磺脲类、格列奈类等,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解决方法:纠正轻中度低血糖,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而非蔗糖。这是因为 α-糖苷酶抑制剂会抑制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如果发生急性低血糖不宜使用蔗糖,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 个别患者在大剂量使用阿卡波糖时,会发生无症状的肝酶升高。
解决方法:考虑在使用阿卡波糖的前 6-12 个月监测肝酶的变化。停药后肝酶值会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