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产地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毛果杜鹃,以根、茎叶及花入药。
夏秋采叶,晒干。根、茎叶,全年均可采,切片晒干;花,4月采,烘干
生于丘陵山坡路旁灌丛中。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等地。
别名小花满山白。
原形态
半常绿灌木,高达2米;分枝密集。幼枝被灰棕色糙伏毛,老枝近无毛。
叶二型:春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或疏被长柔毛,下面被密红棕色糙伏毛;夏叶较小,叶柄长0.6-1.3.厘米,被糙伏毛。花芽卵圆形,粘结,芽鳞被伏毛。伞形花序顶生,有4-10花。
花梗长3-5毫米,被伏毛;花萼小,被毛;花冠窄漏斗状,长约2.2厘米,白色,冠筒外面被柔毛,上方有紫色斑点;雄蕊5,花丝无毛;子房卵圆形,密被红棕色伏毛,花柱基部被柔毛。
蒴果椭圆形,长约8毫米,密被糙伏毛。
花期4-5月,果期8-11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凉。
止咳,祛痰,平喘,消炎。用于慢性气管炎。
《中华本草》
辛;性凉
止咳;祛痰;平喘。主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叶、花3-5g;根、茎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