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药是什么药(疟疾能自愈吗什么意思)

  2021-09-27 阅读:267
 

1974 年 11 月,整个云南省阿佤山地区都笼罩在浓浓的雨雾之中。南腊公社的老支书撑着雨伞,一步一趋地跟在连夜赶来的李国桥身后,他尽量把伞往前伸着,想给这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多遮点儿雨。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连续的阴雨让本来就不好走的乡间小道泥泞不堪。两人一前一后,深一脚浅一脚,急匆匆地往村里走。

老支书一边走,一边介绍着情况:“这才半个多月,就已经走了 8 个了。一会儿去的这家,男人前几天得病,歿了,现在女人也病了。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她家的娃儿可咋办。”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一个农户家门口。大门敞着,靠近门口一块门板上躺着一个女人,旁边不远的地上,坐着一个大约两岁的孩子。孩子脸上还挂着眼泪,显然是刚刚哭过。看见有外人过来,孩子本能地往母亲身边靠过去。女人似乎醒了一下,她的手指微微动了动,但很快又继续陷入了昏迷状态。

李国桥把随身的药箱卸下来,在女人身边蹲下。老支书却没有进屋,他撑着伞站在门外的雨地里。他心里想:“这半个多月,十里八乡的医生都来过了,药开了不少,也没看见有什么效果。这位李专家带来的药,真的能行吗?”

李国桥早就从老支书脸上看出了他的担心,他也完全理解老支书的心情。毕竟,现在村里流行的,可不是普通的传染病,而是人人谈而色变的疟疾。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史料图:李国桥(最右)

上世纪 40 年代,我国每年约有 3000 万疟疾病例,30 万人因此死亡。要知道,当时的中国人口也就“四万万”而已。算起来,当时我国的疟疾患病率高达 7%,死亡率高达 1%。难怪人们谈疟色变。那么,这次南腊公社感染疟疾的人能逃过一劫吗?李国桥医生的药箱中是否藏着什么灵丹妙药呢?

这就是本文要给你讲述的故事。你可能不知道,在人类与疟疾的战争中,已经产生了 5 个诺贝尔奖,但这场战争依旧没有打完。让我从头给你说起。

疟疾的病因

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疟疾的记载。古人认为,疟疾的起因是暑气和风邪的轮番侵袭所致。

无独有偶,西方人也把疟疾的原因归结在空气上。疟疾的英文词汇——Malaria,正是“坏”(mala)和“空气”(aria)两个词根的组合。但是,把病因归结为空气,正好说明了人类的无助。很显然,只有找不到真正的病因,才会让人去怪罪空气。事实也证明,所有怪罪空气的医学理论,都没什么实际用处。疟疾就这样在人类中肆虐了几千年。

1875年,31岁的法国军医拉韦朗[[1]](Charles Louis Alphonse L**eran)受命前往阿尔及利亚的军队医院工作。当时,疟疾是士兵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很高。拉韦朗经过观察,猜测疟疾很可能是一种由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于是,他一有空就把疟疾病人的身体组织放在显微镜下反复观察,希望能从中找到病原体。这件事儿一干就是好几年。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图:拉韦朗

1880 年 11 月,拉韦朗在患者的脾脏中发现了一些类似色素的深色组织。他敏感地觉察到,这些类似色素的东西,应该来自于患者的血液。于是,他找来新鲜未经染色的患者血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显微镜下的血液,对于拉韦朗来说无比熟悉。但是,这一次,拉韦朗在显微镜里看到了一些反常的东西。在大量红细胞的中间,似乎有一些细胞的形态不太一样。它们变成了镰刀的形状,还有一些红细胞颜色变暗,另外一些则带着深色的斑块。

 

第二天,拉韦朗给 200 名患病士兵采了血。他在 148 份血样中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拉韦朗非常兴奋,他大胆地推断,一些寄生虫寄生在红细胞的内部,它们才是导致疟疾的元凶。

12 月,拉韦朗向法国医学科学院提交了他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他过于前卫的想法没能说服任何一位同行。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寄生在血红细胞中的小虫子,简直是天方夜谭一般[2]。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判断,1882 年拉韦朗来到了疟疾爆发的罗马。他仔细比对了很多健康人和疟疾患者的血液后得出结论,只有患者的血液中才能找到这种微小的寄生虫。拉韦朗把这种寄生虫命名为疟原虫。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这一次,详实的对比观察记录终于说服了同在罗马的研究疟疾的学者。很快,一向以固执著称的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也公开支持了拉韦朗的结论。巴斯德的支持让更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拉韦朗的研究,他的理论,终于成为了微生物学家们的普遍共识。

疟原虫的发现,让人类不再需要把疟疾归罪于腐败的空气。人类在饱受了几千年的痛苦折磨之后,终于打响了反抗疟疾的**枪。

 

传播之谜造就前 2 个诺奖

尽管对疟原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仍然没有人能够解释:疟原虫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1883 年,美国医生阿尔伯特·金通过大量观察发现,疟疾总是在蚊虫滋扰比较严重的地区爆发,于是提出了蚊子传播疟疾的假说。但是,根深蒂固的瘴气学说再次把这个假说引上了邪路。一些人认为,是蚊虫污染了饮用水造成了感染。还有一些人认为,感染是人类吸入了蚊虫污染过的池塘边上的灰尘。

1894 年,在印度服役的英国军医罗纳德·罗斯,他所在的部队也饱受着疟疾的困扰。罗斯最初认为,疟疾是一种肠道感染,病原体应该是通过污染水源的方式传播和感染的。这个错误的认识让罗斯白费了不少时间。幸运的是,罗斯当时有位非常厉害的搭档,名叫帕特里克·曼森。曼森在早年研究丝虫病的时候,就证明了蚊子是传播丝虫病的罪魁祸首。他提醒罗斯,蚊子很容易成为血液寄生虫传染病的中间宿主,应该把重点放在蚊子身上。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罗斯被说服了,他马上开始大量解剖蚊子。然而,印度当地至少有上百种不同的蚊子,而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疟疾的蚊子只有一种[3]。解剖蚊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罗斯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医生,他对昆虫学几乎一窍不通。为了能够找到传播疟疾的蚊子,他就根据自己在显微镜下的观察,用土办法把蚊子分类。在他的实验报告里,会用灰蚊子 A、灰蚊子 B、花蚊子 C、花蚊子 D 这种方式给不同的蚊子命名。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灰色蚊子的名字叫做库蚊,而能够传播疟疾的花蚊子,名叫按蚊图:罗斯

后来罗斯还发现,鸟类的身上也有疟原虫,只不过这些疟原虫只能通过灰蚊子在鸟类之间传播。罗斯还用鸟类中流行的疟疾,设计了一个传播实验,最终发现了疟原虫在寄主体内的传播和发育史。

原来,按蚊是疟原虫的另外一个宿主。按蚊吸取病人血液的时候,疟原虫的雌雄配子就会跟随血液一起进入按蚊的胃部。紧接着,雌雄配子会结合成为会动的合子,这些合子会寄生在蚊子的胃壁上发育成卵囊,再生成大量可以侵入蚊子唾液腺的子孢子。在按蚊叮咬了人类之后,子孢子就会随着血液侵入肝细胞中增殖,产生出可以入侵血红细胞的裂殖子。这些裂殖子入侵血红细胞之后,还会继续增殖,其中的一部分就会分化成能进入蚊子体内的配子。

我刚刚说的子孢子、裂殖子这些名词,你不理解也没有关系。这些都是疟原虫在不同生长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状态。每一种状态,都能与宿主的身体环境完美地匹配。如果人体的免疫系统比较强大,它们还会变成一种能够逃过免疫系统的休眠子,藏在肝脏细胞中逃过免疫系统的追击。

罗斯的厉害之处,就是证实了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并且阐明了疟原虫的发育史。这一研究成果很快就得到了学界的普遍接受。既然知道了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预防疟疾就有了有效的手段,那就是可以防蚊和灭蚊。1902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也因此颁给了罗斯[4]。

 

1907 年,发现了疟原虫的拉韦朗终于获得了诺奖。虽然这个奖的到来,比他的后继者罗斯还要晚了 5 年,但也算是对他开创性工作的追认。

这是人类抗击疟疾的战争中,产生的**、第二个诺奖。

蚊帐的发明

曾经与罗斯共同研究疟疾的曼森只获得了诺奖的提名,这让他有些不太愉快。离开印度之后,曼森回到了罗马的疟疾高发地区继续深入研究疟疾。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图:曼森

曼森发现,最多的蚊虫叮咬总是发生在人们熟睡的时候,他在最容易患上疟疾的季节让受试者使用蚊帐睡觉,然后记录和统计受试者感染疟疾的概率。实验证明,夜晚睡在蚊帐中果然可以大幅度降低患上疟疾的概率,蚊帐的确是一种简单而且有效的预防疟疾的方法。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但是,蚊帐只能在晚上提供保护,人们在白天也一样会被按蚊叮咬而患上疟疾。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2019 年,非洲面临疟疾风险的人中大约有 46% 得到了药浸蚊帐的保护,但非洲的疟疾病例和死亡数仍然居高不下[5]。平均每 6 个非洲人中就有 1 个患上疟疾。这还是 2019 年的数据,20 世纪初的时候,在欠发达地区普及蚊帐,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需要能够治疗疟疾的**药。

备受争议的第三个诺奖

十九世纪初是一个连抗生素都没有的年代,对于生长过程极其复杂的疟原虫,人类几乎无计可施,只能靠碰运气的方式进行研究。

传说古老的印第安部落中,有用金鸡纳树皮研成粉末来治疗疟疾的方法。这种古方的治疗效果虽然很不稳定,但偶尔确实能救人一命。由于疟疾在全球的肆虐,早在 17 世纪的时候,这种治疗疟疾的方法,就以神秘古方的形式,在贵族当中偷偷流传。随着化学提取与分析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揭开了古老秘方背后的奥秘。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1820 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6](Pierre Joseph Pelletier)和卡文图[7](C**entou, Joseph Bienaime),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纯出奎宁。这是一种带有浓烈苦味的白色粉末,俗称“金鸡纳霜”。后来证明,奎宁正是金鸡纳树皮中抗疟的有效成分。于是,欧洲人开始在东南亚大量种植金鸡纳树,用于疟疾治疗。

奎宁虽然有效,但依靠金鸡纳树皮来提取,产量实在是太低了。大多数生活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人们,仍然处于无药可用的状态。

蚊帐只能在夜晚提供保护,而**药奎宁的产量又跟不上,那么使用杀虫剂灭蚊就成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这就有点儿像“解决不了问题,但可以解决制造问题的人”的思路。

1939 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8](Paul Hermann Müller)发现,一种名为 DDT [9] 的有机氯类杀虫剂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有超强的杀灭效果。当时正处在二战期间,野外作战的士兵正饱受着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的困扰。美军果断地使用了 DDT 来对付蚊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用途广泛,效果良好,人们把 DDT 和青霉素、原子弹一起,并称为二战时期的三大发明。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图:穆勒

为了表彰穆勒在 DDT 杀虫效果方面的研究,诺奖委员会把 1948 年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颁给了保罗·穆勒。这是抗击疟疾的战役中,产生的第三个诺奖。

后来,由于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DDT 被越来越多的**所禁用。有人还指责说,为 DDT 的发现者颁奖,是诺奖委员会犯下的**错误。但是,在 DDT 之后,人类始终都没能找到另外一种性能超越 DDT 的更环保的杀虫剂。两害相权取其轻。2002 年,世卫组织终于宣布,在疟疾高发的地区可以重新启用 DDT 来控制蚊子的繁殖。保罗·穆勒的诺奖我认为是应得的。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第 4 个诺奖——奎宁的人工合成

1944 年,又一个好消息传来。27 岁的美国化学家伍德沃德[10](Robert Burns Woodward)终于**次实现了奎宁的人工合成。曾经高不可攀的抗疟神药,终于走下了神坛,开始大规模广泛的应用。196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伍德沃德,表彰他在有机合成方面的重大贡献。这是抗击疟疾的战役中,产生的第四个诺奖,这一次,是众望所归。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图:伍德沃德

奎宁实现了人工合成,氯喹等同类药物也大量投入使用,疟疾这头凶兽似乎应该被“关进笼子”了。然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疟疾死亡率一度出现大幅度增加。因为疟原虫也在演化,它们在与药物的长期斗争中演化出了抗药性!人类亟需新一代抗疟药物。

第五座诺奖不只有屠呦呦先生

中国也曾经是疟疾流行的重灾区。在**的亲自过问下,中国在 1967 年 5 月 23 日,为研制新的**药召开了专门部署会议,并确定了 523 专项研究办公室。当时先后有 60 多个单位,500 多名科研人员加入了这项计划。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不过,那个年代,我们根本没有能力从分子生物学出发去研发一款新药。我们拥有的,其实只有战胜疟疾的必胜信心和一支庞大的吃苦耐劳的科研队伍。

1970 年 5 月,北京中医药物研究所的屠呦呦团队发现,用青蒿的**提取物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疟功效。从药物研发总动员,到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时间刚好 3 年。这在药物研发史上堪称奇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蒿素的雏形。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有人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找到青蒿素,靠的完全就是运气。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在青蒿素被发现之前,我国的其他科研机构已经完成了超过 4 万种化合物和中草药的验药工作。其中几乎涵盖了能找到的所有古方。

即便是发现青蒿素之后,为了找到抗疟效果**的植物,科学家们立即集中优势力量,把国内能找到的所有菊科植物又排查了一遍。**,云南药物研究所的的罗泽渊团队从黄花蒿中提取出了抗疟药单体,才把青蒿素的提取植物最终定了下来。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图:黄花蒿

这是一次超大规模的验药行动,是对抗虐药物的一次地毯式的大排查。这次验药行动,效率之高,规模之大,在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管理能力,这样一个不亚于建造大型水电站的工程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1970 年之后,由于疟原虫对老牌抗虐药物奎宁的抗药性逐步显现,我国的疟疾死亡率开始陡然上升。青蒿素迫切需要进入临床应用阶段。1974 年 5 月,长期战斗在抗疟一线的李国桥团队临危受命,开始了青蒿素的临床实验阶段。这就有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图:李国桥

李国桥面前的这个女人,患的是最严重的脑型疟疾,现在已经昏迷不醒。如果用奎宁这样的常规抗疟药物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在之前的临床病例中,李国桥还从来并没有遇到过脑型疟疾,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李国桥只能用青蒿素尝试治疗。

青蒿素的治疗结果出人意料地好。女人在服药之后,很快就脱离了昏迷状态,20 个小时之后,血液中 95% 的疟原虫都被杀死了。随后,越来多的临床数据证实青蒿素可以安全、速效地治疗疟疾[11]。人类在抗击疟疾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推广应用,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表彰她在疟疾新疗法上的创新和发现。这是抗击疟疾的战役中,产生的第五个诺奖,也是我国医学工作者为世界医学做出的宝贵贡献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从 2017 年到 2020 年,在青蒿素的加持下,我国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发现本土疟疾病例,这或许就是阅读本文的你对疟疾这个词有些陌生的原因所在。人类对抗疟疾的战争,露出了胜利的曙光。

到此你是不是认为,人类与疟疾的战争就快要结束了?

哪有那么简单,抗疟这事儿远没有结束。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成语很有意思,可以根据需要正反着用。

重在防疫

你可能会对新冠病毒全球感染数突破 1 亿这个数字感到吃惊。但你可能不知道, 2019 年全球共报告的疟疾病例达到 2.29 亿,死亡 40.9 万例。这比起 2016 年的数据,并没有显著减少。2020 年,在非洲比较贫困的地区,因疟疾死亡的人数甚至远多于新冠肺炎导致的死亡。为此,2020 年 11 月 30 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呼吁,对疟疾的警惕不能放松。

在世界上基本消灭疟疾的**里,只有我国是人口大国。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的边陲农村,生活远远算不上富裕。但是,我们硬生生地把疟疾的本地病例降到了零,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的方法,说起来你肯定不陌生,那就是 3 分靠治疗,7 分靠防疫。

我国最经典的疟疾防疫方法,叫做 137 模式。“1” 就是地方卫生所在收治疟疾病人后,必须在 1 天内上报病例。“3” 就是上级医院必须在 3 天内复核病例。“7” 就是县级医院必须在 7 天内完成密接人群的检测和调查,同时杀灭周围可能传染疟疾的按蚊。而作为患者本人,则会被隔离在一个不可能被蚊子咬到的地方接受治疗,直到治愈为止。

我们的另一项创新防疫措施,叫做大规模药物管理。这个概念就是疟疾临床**人,李国桥医生提出的。在疟疾呈现爆发态势的村子,他会采用群体给药的方式,让该地区所有村民一起服药,以此来消灭所有潜伏在人体内的疟原虫。服药之后,整个区域内的居民就会形成一定时间的群体免疫,从而达到彻底消灭疟原虫的效果。

从 2017 年到 2019 年,每年都有 2000多 例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正是边境地区的一个个村镇,帮我们顶住了防疫的压力。

抗击疟疾:不只有屠呦呦,这是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2020 年的新冠疫情,让全中国人都知道,我国有着世界**的传染病防疫体系。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的防疫体系背后,是科学与管理的共同进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文化,以及负重前行、不畏牺牲的医者英雄们。

标签: 抗疟药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 美国自有工厂跨境进口营养保健食品OEM贴牌定制招商
    美国自有工厂跨境进口营养保健食品OEM贴牌定制招商

    湖南莱德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国内提供进口营养保健食品生产,设计,备案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商,目前公司在美国有自主工厂及长沙自由贸易区自有工厂,聘请资深科研团队,对接各国知名研发机构,共同研发产品。

    2024-12-05
  • 氨糖软骨素钙片的功效和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氨糖软骨素钙片的功效和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关节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量的增加或是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关节磨损、疼痛乃至退化性疾病逐渐显现,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氨糖软骨素钙片,作为一种集多种关节养护成分于一体的保健品,正以其独特的功效和…

    2024-10-05
  • 维生素B族的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维生素B族的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人体这座精密而复杂的生物机器中,维生素作为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维生素B族以其多样化的成员和广泛的功能,成为了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维生素B族的作用,揭示其如何协同作用,为人体健康保驾护…

    2024-10-05
  • 叶黄素对眼睛的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叶黄素对眼睛的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探索保护视力、促进眼部健康的旅程中,叶黄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素,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水果及花卉中的类胡萝卜素之一,叶黄素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益处,成为了维护眼睛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叶黄素对…

    2024-10-05
  • 葡萄籽油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葡萄籽油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浩瀚的自然界中,隐藏着无数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的宝藏,而葡萄籽油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葡萄籽的提取物,它不仅继承了葡萄的丰富营养,更通过现代科技的提炼,凝聚成了一种集多种健康功效于一身的天然油品。本文将深入探讨葡萄籽油的功效与作用,揭示其为何能在众多…

    2024-07-23
  • 抑菌凝胶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抑菌凝胶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与黏膜作为身体的第一道防线,时常受到外界细菌、病毒及有害微生物的侵袭。为了维护这些区域的健康与平衡,人们不断探索着各种有效的防护方法。其中,抑菌凝胶以其独特的配方和显著的抑菌效果,逐渐成为了家庭常备和个人护理的优选之一。本文将深…

    2024-07-24
  • 免疫球蛋白益生菌粉功效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免疫球蛋白益生菌粉功效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现代健康意识的提升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肠道健康与免疫力的提升。免疫球蛋白益生菌粉作为一种结合了免疫球蛋白与益生菌双重功效的生物制剂,正逐渐成为维护健康的重要选择。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球蛋白益生菌粉的功效与作用,揭示其如何成为守护健康的卫士。一…

    2024-10-05
  • 蛋白粉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蛋白粉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蛋白质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于肌肉修复、免疫功能、酶与激素的合成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日常饮食中,由于种种原因,如时间紧迫、食物选择有限或特定饮食需求(如素食、减…

    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