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药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
1.止痛作用:根据疼痛症状特点和病理机制,施以理气、活血、散寒、解毒等方法,通过疏通与扶正、协调阴阳气血、平衡经络脏腑而缓解疼痛。
2.改善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眩晕、瘙痒等。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其次是恶心呕吐。中药治疗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便秘,根据辨证特点用药,往往会取得较好疗效。
3.止痛中成药与癌痛三阶梯治疗相结合:中医和西医学科不同,虽然对疼痛的病理机制认识不同、用药不同,但对癌痛病人的治疗理念是一致的,即快速、有效地消除疼痛。同样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评价病人对疼痛程度变化的主观感受,以评价中医干预方法是否有效。因此,在用中成药治疗癌痛时,仍提倡与三阶梯镇痛原则相结合,即及时评价疼痛程度变化,24小时疼痛未达到病人可以耐受的程度时,应及时调整药物,或酌情使用阿片类药物,或请专科会诊,争取使病人的疼痛得到快速有效地缓解。
同时,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保持病人的功能和舒适度,降低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WHO三阶梯镇痛原则指导下,根据疼痛程度和目前中成药的临床证据,合理使用止痛中成药。
轻度疼痛:可根据病人意愿、基础疾病情况选择中成药止痛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中重度疼痛:依据疼痛性质特点选择适宜中成药或阿片类药物镇痛。同时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
复杂疼痛建议及时请疼痛专科或多学科会诊,以使病人的疼痛得到快速地有效地缓解。为了更好地证明中医药的临床效果并应用推广,仍需要做严格的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
二 止痛中成药分类与常用剂型
止痛中成药是指可以缓解疼痛症状的中药。根据**和疼痛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药物的功能主治,分为活血消癥止痛、解毒消癥止痛、理气止痛、清热止痛、散寒止痛等。常用剂型包括口服剂型、注射剂型、外用剂型等。在临床应用时,应该**口服剂型,在中医辨证前提下酌情选用。
1.口服剂型:代表药物包括(1)活血消癥止痛类:金龙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复方夏天无片等;(2)解毒消癥止痛类:华蟾素胶囊(片)、西黄丸等;(3)理气止痛类:元胡止痛片、气滞胃痛颗粒等;(4)散寒止痛类:桂参止痛合剂、草乌甲素片等;(5)清热止痛类:六神丸、新癀片等;(6)益气止痛类:参芍片;(7)养阴止痛类:阴虚胃痛颗粒。
2.注射剂型:代表药物包括复方苦参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
3.外用剂型:代表药物包括湿润烧伤膏、如意金黄散、消痛贴膏等。
三 根据疼痛性质选用中成药
疼痛的性质与中医辨证密切相关。
1.刺痛:疼痛如针刺。其特点是疼痛的范围较小、部位固定不移、多因瘀血所致。全身各处均可出现刺痛症状,但以胸胁、胃脘、小腹较为多见。多为瘀血所致,应使用活血止痛中药治疗。如金龙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复方夏天无片、小金丸、肝复乐片、槐耳颗粒、大黄䗪虫丸、化癥回生片、血府逐瘀口服液、七厘散。
2.胀痛:痛且有胀感。在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出现,但以胸胁、胃脘、腹部较为多见。多因气机郁滞所致。应使用理气止痛中药治疗。如元胡止痛片、气滞胃痛颗粒、柴胡舒肝丸、十香止痛丸、阿魏化痞膏。
3.灼痛:痛处有烧灼感。其特点是感觉痛处发热,痛处局部亦可有触热感,多喜冷凉。为瘀毒化热所致,辨为热证。应使用解毒止痛中药治疗。如华蟾素片(胶囊)、华蟾素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新癀片、西黄丸(胶囊)、六神丸、梅花点舌丸、慈丹胶囊、平消胶囊、安替可胶囊、湿润烧伤膏、如意金黄散。
4.隐痛:隐隐作痛、时隐时现、绵绵不休。其特点是疼痛轻微、痛而喜按、气短神倦。多因气血不足,导致经脉气血运行滞涩所致,辨为虚证。应使用益气止痛和养阴止痛治疗,如气虚疼痛用参芍片、康莱特注射液(胶囊);阴虚疼痛用阴虚胃痛颗粒。
5.窜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称为窜痛。其特点是痛处不固定,或感觉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多为风邪阻滞气机,产生疼痛。应使用疏肝止痛中药治疗。如气滞胃痛颗粒、柴胡舒肝丸、舒肝丸。
6.冷痛:痛处有冷感。其特点是感觉痛处发凉,如病在浅表,局部触及可有凉感,多喜温热。为寒凝筋脉或阳气不足而致。就使用温中止痛中药治疗。如草乌甲素片、参桂止痛合剂、桂枝茯苓丸、虚寒胃痛颗粒、奇正消痛贴膏。
四 阿片类药物便秘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使用
据报道癌痛病人中阿片类相关性便秘(OIC)的发生率高达95%。OIC与年龄、性别和经济地位无关。中医治疗便秘,根据辨证特点用药,往往会取得较好疗效。
1.润肠通便中药
通便灵胶囊:能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麻仁润肠丸:能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麻仁软胶囊:能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通幽润燥丸:能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不通、脘腹胀满、口苦尿黄。复方芦荟胶囊:能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用于习惯性便秘,大便燥结或因大便数日不通引起的腹胀、腹痛等。
2.泻火通便中药
当归龙荟丸:能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新清宁片: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可用于内结实热所致的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发热;感染性炎症见上述证侯者。
3.理气通便中药
四磨汤口服液:能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
4.益气通便中药
芪蓉润肠口服液:能益气养阴、健脾滋肾、润肠通便。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大肠失于濡润而致的虚症便秘。
5.消积通便中药
六味安消胶囊:能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五 癌痛规范化治疗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根据**和疼痛的病因病机,药物的功能主治,辨证使用止痛中成药。如血瘀疼痛以刺痛为特点,应使用活血止痛中成药,气滞疼痛以胀痛为特点,应使用理气止痛中成药等。
2.应了解止痛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和适应证、禁忌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如使用活血止痛中成药时,应注意病人的凝血功能和是否有出血倾向。若凝血功能异常或者有出血倾向者应该慎用具有活血、破血作用的止痛中成药,若有出血者应该禁用该类止痛药。
3.在使用之前,应该详细了解中成药的组成。如新癀片中含有吲哚美辛,临床应用时应参照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在与西药联合使用时,应该尽量避免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同时使用。含大黄的通便药物如麻仁软胶囊、麻仁润肠丸、新清宁片、六味安消胶囊、当归龙荟丸、通幽润燥丸等,长期应用时应关注出现结肠黑变的问题。
4.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2种及以上中成药时,应该注意其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叠加等问题。
5.顽固性便秘通便效果不佳时,应请中医或多学科会诊,及时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