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冒药与止痛药
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急性肝损伤
市面上大多最常见的感冒药和止痛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疼痛和退热,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头痛、流涕等身体不适的症状时,都会自行购买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会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者可致肝昏迷甚至死亡。为了防止对肝肾造成损伤,应该避免同服2种或2种以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小张有痛经的毛病,每次来例假都会服用止痛药。今年10月下旬,小张由于例假前免疫力下降加上天气原因所以患了感冒,之后连续两天同时服用了布洛芬缓释胶囊和新康泰克,随后小张出现了恶心呕吐、全身乏力、黄染等症状,等到小张去医院就诊的时候发现她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如果小张再继续混服这两种药一段时间,情况会更加不堪设想。
2,抗生素药物
有抗菌抑菌的功能的药物
抗生素是指用于治疗因微小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疾病,有抗菌抑菌的功能。主要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地嗪、舒哌酮),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司米星)、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以及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4类[1]。一直生活在西安的65岁陈大爷,感觉身体稍有不舒就要喝藿香正气液,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年初的时候陈大爷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开了头孢噻吩给他,吃完药后大爷觉得药效不够强,紧接着又喝了一瓶藿香正气口服液,没过几分钟就晕倒休克了,家人马上把陈大爷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诊断得出是急性酒精中毒。头孢类药物与藿香正气口服液是**不可以联用的,否则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即是急性酒精中毒。因为藿香正气口服液含有酒精成分,单独服用会直接正常通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但与头孢类药物混服后会抑制这种正常代谢机制,从而造成酒精代谢中间产物乙醛在肝脏的聚积,引发急性中毒、急性肝损伤、呼吸暂停甚至死亡等后果。另外,上述4类抗生素药物两两混服,或上述任一种药物与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联用,都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加剧机体的不良反应[1]。
3精神类药物
混服导致肝损伤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遭受情绪问题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症和躁郁症,严重者需要对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高二在读的广东江门女孩欣欣对明年即将来临的高考感到非常焦虑,因此最近每个晚上都失眠,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状态。无奈之下,欣欣的父母带她去医院看精神科。令人惊讶的是医生开的处方中竟然除了安眠酮还有鲁米那,两种药联用是会增加肝肾毒性的。欣欣服用了数天后觉得恶心乏力和肝区叩痛,再次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同服这两种药已经直接对欣欣的肝脏造成了损伤。
如果欣欣的例子没有发生,相信不少人都仍然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精神疾病类的药物甚少有毒副作用,可以随便放心服用。其实精神类药物跟其它药物一样,如不慎错误混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镇静催眠药(鲁米那)不可与其他催眠镇静药(安眠酮、华法林)联用,否则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增加对肝肾的毒性和损伤[1]。
因混服上述服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应马上停止服用相关药物,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卧床休息,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直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才可。而相对严重的患者,需要采取降酶、保肝的策略,而保肝则是痊愈的重点。
保肝的前提是通过药物治疗来修复受到损伤的肝细胞,可选择的药物是效果较为显著的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为了避免因混服配伍禁忌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或者中毒,我们在平时应该多学习药理知识,不要当一个医药盲;服用药物之前应该认真查看药物说明书,尽量避免错误混服药物;医务工作者也需要在开药前谨慎开具处方,指导患者用药,叮嘱患者谨遵医嘱;另外,中老年人、有原发性疾病的、过敏体质的以及有长期熬夜酗酒习惯的人也需多加注意,别在自己身体内埋下定时炸弹,成为日后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