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作为徐镜人之子,今年49岁的徐浩宇已经在扬子江药业历练27年,一直被外界视为接班候选人。
徐镜人突然离世,留下了一个千亿规模的“商业巨轮“,子承父业的徐浩宇准备好了吗?他的接班会带来哪来改变呢?
| 徐镜人留下的"医药帝国”
扬子江药业公司是由徐镜人1971年创立,是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老大。如今员工拥有16000余人,子公司拥有20多家,2020年的销售额901.85亿元。
7月12日22时27分,扬子江药业集团官网发布《关于成立徐镜人同志治丧委员会的通知》。该《通知》确认,扬子江药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徐镜人,因病于7月12日20时39分逝世,享年77岁。
徐镜人在江苏和国内医药界拥有崇高地位,也为江苏地方经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政商学各界都对他的离世表达了慰问,可谓备极哀荣。
7月15日下午,省委书记娄勤俭专程来到徐镜人同志家中,对徐镜人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看望慰问其家属。
据扬子江药业集团官方微信,7月17日日上午,徐镜人遗体告别仪式在扬子江药业集团扬子江大礼堂庄重举行,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党员群众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送别徐镜人同志,深切缅怀、悼念这位中国医药界的功勋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发来唁电,“惊悉我的好友徐镜人董事长工作期间突发疾病,不幸逝世,深感悲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唁电中写道,五十载风雨创建中国医药史丰碑,半世纪奋斗奉献高质量健康产品,七十七年历沧桑构筑扬子江精神。
在徐镜人遗体告别仪式上,徐镜人之子、扬子江药业副董事长徐浩宇致答谢词,感谢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在其父亲生前和去世后给予的关怀、关心和关切,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父亲的遗志,在更高起点推进扬子江药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国际**的制药企业奋斗不止。
| 徐浩宇半月完成接班
徐镜人虽然今年已经达到77岁的高龄,然而他此前一直奋斗在扬子江药业**线,并从未公开安排好接班的事情。
面对徐镜人的突然离世,可能我们大家最关注的还是谁会继承他的财产。
据公开信息,徐镜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发布的《关于成立徐镜人同志治丧委员会的通知》中,他的儿子徐浩宇被任命为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样也预示了他将确定成为扬子江药业新的**。
徐浩宇在1972年出生,在拿到硕士的学历后,他回到父亲的身边,从销售员做起,经过几年的努力,在2005年成为了扬子江药业公司的副董事长。
虽然行事低调,但徐浩宇在家族企业工作多年,外界一直认为其为扬子江药业的接班人,2013年,徐浩宇就曾获得“江苏省十大杰出企业接班人”的称号。
2020年5月12日,徐镜人、徐浩宇以150.0亿元财富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197位。
2021年7月29日,扬子江药业官网发布公告,根据公司当天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董事会选举徐浩宇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并聘任他担任公司总经理。
从7月12日徐镜人离世,到官宣徐浩宇接班,扬子江药业在半个月内火速确定了新掌舵人,这也稳定了公司的军心,让公司经营保持平稳。
随着徐浩宇的上位,外界最关心的就是他会对扬子江药业的发展模式做出哪些改变。
| 徐浩宇时代的机会和挑战
不过,徐浩宇的经营风格却和父亲有些不同。
对于徐镜人“不上市“的想法,徐浩宇2012年接受《英才》杂志专访时曾评价称:“那是因为他从前吃了点儿亏,现在年纪又大了,更不愿意跟别人搅合在一起了。”
徐浩宇认为,不上市有不上市的好处,但未来上市是必须的、兼并收购也是必须的。现在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对于资本市场,小型企业一定要尽快进入。
2015年,徐浩宇带着自己创办的爱源股份登陆新三板。
徐镜人将扬子江药业从一家镇办企业一路打造成医药龙头企业,这个过程颇具“传奇”色彩,也是时代下的产物。
外界认为,扬子江药业之所以能一路壮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据《世界经理人》杂志网站2009年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扬子江药业在招募销售人员方面非常独特,以“同乡军”为主,并且销售人员进入公司需要担保。
销售人员的收入则主要以返利方式实现,而不是底薪和奖金的形式获得。每个销售终端(医院)都有具体的销售人员承包,这种销售机制促使销售人员自己垫资进行医院开发,从而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深度捆绑。
但这种“回扣返利“模式,也导致扬子江药业常陷入医院、医生受贿刑事案件中,引来垄断争议,甚至受到巨额处罚。
此外,集采政策的持续实施,对于扬子江药业来说也影响巨大。
对于集采,徐浩宇也有自己的想法。2019年3月,徐浩宇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将4+7带量采购称为加了品牌质量验收的“拼多多”。认为未来将会有大批做普药、仿制药的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虽然4+7试点给药企带来挑战,但企业只要积极转型,就能活下去。
就在今年5月26日,扬子江药业上市了公司有史以来**个1类新药:注射用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这是一款抗生素产品,从启动临床到上市,一共做了13年。扬子江官方披露的数据,目前公司至少还有9个以上创新药物在研。
不过,相比于恒瑞医药之类创新药研发大户,扬子江药业在新药研发上还处于初期起步,转型创新药之路仍漫漫。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两票制”以及**集采政策的推行,无论是对于药企的销售模式,研发投入以及市场定位,都将是新一轮重塑,也考验着掌舵者的智慧,在此背景下,徐浩宇能否接过父亲的权杖,开启扬子江药业的“徐浩宇时代“,也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