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别名甜草根、国老、甜草、甜根子。
【药性】甘,平。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平,无毒。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脾经
《本草经解》:归肺、脾经
《长沙药解》:归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久服轻身,延年。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和诸药,甘能缓急,尊称国老。味甘入脾,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金石,一千二百种草木,有调摄之功,故名国老。
《本草经解》叶天士: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补中)甘草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升,阳也。肺主气,脾统血,肺为五脏之长,脾为万物之母;味甘可以解寒,气平可以清热;甘草甘平,入肺入脾,所以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热而筋骨软;气平入肺,平肝生肾,筋骨自坚矣。脾主肌肉,味甘益脾,肌肉自长;肺主周身之气,气平益肺,肺益则气力自倍也。金疮热则尰,气平则清,所以治尰;味甘缓急,气平清热,故又解毒。久服肺气清,所以轻身;脾气和,所以延年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名医别录》: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一名蜜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蕗。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术干漆苦参为之使。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悸动
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甘草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甘草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甘草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甘草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6.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7.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8.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9.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10..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生长的作用。
含甘草伤寒论方 70方
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白虎加人参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麻黄汤、小柴胡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新加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茯苓甘草汤、栀子甘草豉汤、小建中汤、柴胡加芒硝汤、桃核承气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连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白虎汤、栀子檗皮汤、桂枝加芍药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及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麻黄升麻汤、四逆加人参汤、理中丸、四逆散、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竹叶石膏汤、四逆汤、炙甘草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桂枝加大黄汤
含甘草金匮要略方 85方
栝楼桂枝汤、葛根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虎加人参汤、甘草泻心汤、升麻鳖甲汤、白虎加桂枝汤、牡蛎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风引汤、防己地黄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续命汤、术附子汤、越婢加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䗪虫丸、炙甘草汤、甘草干姜汤、泽漆汤、麦门冬汤、桔梗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甘草汤、生姜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厚朴七物汤、附子粳米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甘遂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黄土汤、半夏泻心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四逆汤、小柴胡汤、大黄甘草汤、茯苓泽泻汤、文蛤汤、橘皮竹茹汤、通脉四逆汤、紫参汤、王不留行散、排脓汤、甘草粉蜜汤、芎归胶艾汤、竹叶汤、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当归建中汤、甘麦大枣汤、温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