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内蒙草原最美丽的季节。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在这片美丽的金莲川草原,“2018年内蒙古花季旅游金莲川赏花节”启幕了。
明黄色,如莲花瓣,悠长的茎杆,飒爽不失高雅。
走进这片美丽的草原,看着一大片金莲花,小仙不禁发出赞叹。
好看的金莲花,又名旱荷。她还能治病,晾晒后可直接作为茶饮用,有“塞外龙井”的美称。
乾隆皇帝曾写诗赞叹:“是莲不出水,非菊却宜山。色拟瞿昙面,笑开迦叶颜。”
- 走进英雄上马的金莲川
北京驱车5个多小时,我们到了正蓝旗。
在入住的五一牧场,偶遇了从全国各院校赶来画草原、画金莲花的美术系师生。
草原的风很急,却温柔拂过每一个花朵。
她们的姿态,她们和马儿、牛羊的私语,被艺术家们挥洒几笔,就鲜活跃出纸上。
金莲川草原,被称为是“英雄上马”的地方。
她,地处正蓝旗闪电河沿岸,曾是辽、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胜地。
辽代皇帝,曾在这里游猎避暑。
金代的金世宗策马驻足。那时,正值满川金莲花盛开,他一时兴起,赐名“金莲川”。
到了元代,这里称为陪都,史称元上都。
1251年,忽必烈在此建金莲川幕府,后称开府金莲川。
元人陈孚曾咏:
茫茫金莲川,日映山色赭。
天如碧油幢,万里罩平野。
辽阔的风景,总是映衬英雄更加辽阔的胸襟。
一代天骄忽必烈。
他烈烈如风的一生,和金莲川密不可分: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金莲川即蒙古大汗位。1263年,将其升为都城,定名上都。
——1264年,忽必烈将燕京改名中都。
——1271年农历10月,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同年,上都宫殿万安阁建成。
——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并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的地位,仅次于元大都。
700多年,和光同尘。
那个曾令欧亚大陆颤抖的铁蹄帝国,如今归于寂静。
无尽绵长的岁月,只剩下每一年的花开花落。
(啊呀,原来元朝的故事,是从金莲川草原开始滴!)
(啊呀,原来元朝的故事,是从金莲川草原开始滴!)
- 只开20天的草原之花
我们一行人,深入了草原腹地。
越野车车速很快。
飞驰在苍茫草原,半人高的草,在风中急急掠过。
草原上的车,也似不羁骏马。
起伏山丘,急转弯;沟沟坎坎,急转弯。猛烈的回旋,不断引起我们这些外来人的尖叫。
窗外,放眼皆风景。
这一面,茫茫沙海立着几棵树的孤独。
那一面,水草丰美、牛羊垂尾是不言美好。
有人问,来草原看什么?
看草?
看牛羊?
看蒙古包?
NO!就是看这没有人工痕迹,看这一无所有,看这什么都不用想的空旷。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片未曾被打扰的金莲花花海。
多么静谧的花海。
此刻,阳光正野,白云晃目。
风中,摇曳着最纯净的金色。旁边,伴生着星星点点的小白花、小紫花。
好像来了最**的花艺师。
印入眼帘的花草,颜色刚好养眼,高低刚好雅致。
小心翼翼踏入花海,不忍踩倒任何一朵金莲。
凑近一看,才知金莲花之美。
“金莲花,花瓣似莲。金黄七瓣环绕其心,一基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澜然,至秋花干而不
落。”
这段古人的描述,独独漏掉那萦绕鼻尖的花香。
是淡雅的,幽然的。
有点甜,有点冷,有点空,有点远。
当地人说,金莲花耐寒,生于海拔1000-22000m的山地、草坡或疏林,不爱湿热。
金莲花,花期只有20天。
它性子野,比较难人工种植。
(最美的花,如同**的茶,都在人迹罕至地,候着有缘人。)
- 一起圆看星星的儿时梦
我们住在五一牧场的度假别墅。
这里的主人,有着浪漫奔放的情怀。
**日的晚餐,我们和诸多美院师生汇聚一堂。
热情的舞蹈跳起来,动人的歌谣唱起来。满场的酒香荡漾,人人肩头披着祝福的蓝色哈达。
敬酒的蒙古小伙子说,来草原喝酒,先敬草原的天和地。
刚学完敬酒礼,天地不言,就给了很大很大的惊喜。
晚餐结束,下午的急雨已停。
小仙摆起一道茶席。几盏茶吃完,不太熟的一行人都聊成了朋友。
接近子时。一位出去放风的朋友推门回来。
他的眼睛很亮。
“有好多星星!”
“什么?今天不是阴天吗?”
一堆人将信将疑迈出别墅大门。
小区**面,有一条没有路灯的小路。(哈,是眼尖的小仙晚饭后遛哒发现的)
人类社会点点暗淡,天上星空灼灼点亮。
“啊!我看到了银河!”
“快!有颗流星刚刚闪过!”
这些人都秒回童年,大家开始集体兴奋。
每个人都仰着脖子,看着夜空中星星点点、数不清的星光。
这里的星星真多啊。
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人马座、天蝎座……
(有知识的人真可怕,认识那么多的星座!)
夜空中,突然闪过几颗流星。
有人看到,赶紧许愿。有人没看到,睁大眼睛等着下一波。
曾几何时,我们都远离了这样星空?
曾几何时,我们也跳跃在这样的星空?
星空的更远处,还有绝妙。
一片红光不停闪现,好似闪电,却听不到雷声。
当地人说,这是几百里外在下暴雨。看来,一览无遗的大草原上,光比声音能走的更远。
红光掩映的璀璨星空。
这辈子,还有比这更美的夜么?
(每个人心中,都藏一个小小孩。带他来看最美的星空,小仙我做到了!)。
- 是谁?穿着古风拉大弓
来了草原,骑马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来到元上都遗址附近的一个马场。马儿很多,候在一个木栏围着的马场里
远处,一圈白色蒙古包,星星点点散落在连天碧色中。
在这里,穿着古风服饰是最不违和的。
时代这个词,在草原中突然变得不起眼。你穿成什么朝代都可以,因为草原的底色,千年来不曾改变。
穿着一袭红妆长袍,围着马场跑一圈,小仙不禁豪气冲天。
看到旁边有人拉弓射箭,手痒痒下,也跑去掺合一番。
说实话,亲手拉开弓,举起箭,瞄准前面靶心那一刻,仿佛真的穿越。
听到了战鼓阵阵,看到了战旗招展。
毕竟,这里曾承载过几朝的帝王之气,这里曾书写过一个王朝的始点。
元世祖忽必烈。
他继承祖父成吉思汗的大业,让一个马背上的强悍民族成了千里江山的主宰者。
他仰望祖父的背影,他征战日本、缅甸、出兵爪哇。在他蒙古铁骑的铁蹄下,中国的版图扩展到历史上**。
这样一个硬气无比的王者,心里最温柔的地方竟是金莲川。
那年,他45岁。
一场硬仗后,他回到被誉为人间仙境的花园之城——上都,在金莲川草原即大汗位,年号中统。
他开府建牙,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的金莲川幕府。
短短数年,草原腹地诞生了一座恢弘的草原城市。
这座城市,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上都城》。
(这样一个地方,竟藏着元代不尽的密码。中学生上元史课,来这里就对了了)。
- 元上都等来了这方茶席
**一日,我们终于来到了元上都遗址——这座曾巍巍载于史册的草原城市。
忽必烈的铜雕塑坐在大门口,气势不减当年。
背后,他的蒙古骑兵手持长枪,傲视远方。
两都制确立以后,忽必烈对大都和上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
上都的扩建和改造,持续了五六年。
上都采用了外城、皇城、宫城相套的结构,整体呈正方形。
皇城位于外城东南部,呈方形,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与皇城呈“回”字形。宫城为
长方形,墙两侧均用青砖包砌,四角建有角楼。
这样一座巍峨的草原城市,它的建制和北京的元大都遥相呼应。
那时,中国与世界的交往通道,除了东南部的海上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以元上都为起点的草原丝绸之路。
**的马可·波罗,就是踏着这条草原丝绸之路而来。
1275年,马可·波罗在上都的宫殿里,觐见了忽必烈。后来,他多次去上都,对这座草原都城十分熟悉。
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专门有《上都城》一章。
他这样写着:“城内有一座美轮美奂的大理石宫殿,整个殿堂全部描金涂彩,金碧辉煌;殿内房舍绘有成千上万
种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做工精细,技艺精湛,观之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从那以后,上都,就成为欧洲人梦幻中的东方城市。
如今的元上都遗址,放眼望去,只剩下断壁残垣。
脑补着这座梦幻的城市,不免心生疑惑:“是谁?让这座城市消失的如此不堪?”
后来,小仙在《中国史纲要》下卷找到了答案:至正十八年(1358年)12月,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攻占上
都,烧毁“富夸塞北”的蒙古宫阙。
昔日建离宫,今存但古瓦。
与其在高台眺望历史,不如布一方茶席告慰古人。
一束小小的金莲花,在柴烧花器中已开了两日。她精神十足,仿佛在等着带她回到历史的中央。
蓝色的席,黄色的莲。
远道而来的茶具、茶杯,还有云南古树集天地精华而出的红茶。
效仿蒙古的敬酒礼。
两位长者持茶杯,敬天敬地,然后才分给诸位。
700多年前,元上都的奶茶曾香飘三重宫城。
700多年后,无尽的荒草残垣,等来了小小却不失敬意的一方茶席。
突然想起,这里也是元曲的故乡。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
►金莲花茶介绍
晒干而成的金莲花茶,具有消炎止渴、清喉利咽、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慢性咽炎、喉火、扁桃体炎有预防和治
疗作用。
金莲花也有药用作用。
《山海草函》记载:治疔疮大毒,诸风。
《纲目拾遗》记载: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岚瘴。
有一味中成药,就叫“金莲花分散片”。可以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皆为茶小仙原创拍摄】
►参考书目:
《马可·波罗游记》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中国史纲》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