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通过手术是可以切除大部分病灶的,且有助于阻断宫颈癌细胞的扩散。但与此同时,术后伴随而来的并发症也不在少数,“尿道感染”就是其中常见并发症之一......
一、尿路感染从何而来?
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一周内,排尿时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现象出现,甚至还伴有肉眼可见的血尿、腰痛、发热等症状,这其实是因为尿道发生了感染。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知道,宫颈癌手术一般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膀胱的逼尿肌收缩功能会出现障碍,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
但同时我们的肾脏需要不停地分泌尿液来促进机体代谢,并不会因为全麻就停止尿液的产出,因此若手术时间较长,尿液过量堆积将有膀胱破裂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就需要通过术前插入尿管的方式来导尿,缓解膀胱的压力。还有些患者手术结束后伤口严重,排尿困难,这时便需要留置尿管,以助患者在恢复期间也能正常排尿。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插尿管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感染风险的操作,若是患者应用得不规范,则很容易引发尿路感染[1]。其中不规范的操作包括尿袋放尿口污染、导管反折等,这些都易滋生细菌,而随着尿管置留时间的增长,尿道被细菌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
除此之外,手术造成的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经损伤、术前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或尿道功能障碍、手术切除范围广等,也极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且如果患者年龄≥60岁,或手术时间>120分钟,都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2]。
二、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那么,觅友们除了从排尿时出现的相关症状来判断之外,还能如何得知自己的尿道是否有出现感染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首先可以通过尿常规的检查结果来判断。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通常会有异味、较混浊,或是尿中带血;且如果尿白细胞和尿红细胞明显增多,出现阳性(+),则提示发生了尿路感染,另外还可能伴有尿隐血阳性、尿比重升高、尿酸碱度降低等现象出现。
其次可以采用尿液菌群培养的形式来进一步了解具体是哪种菌群导致的感染,以便后续能应用更具针对性的治疗。
尿液菌群培养主要是取中段尿液进行菌落计数(GFU),若GFU为103-104/ml,则提示可能出现尿路感染;若>105/ml,则可以确诊为尿路感染。
还可以通过硝酸盐还原试验来判断,该检查对诊断尿路感染有较强的特异性,通常作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如果结果呈阳性,常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另外,血常规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也是尿道感染的提示之一。
三、尿路感染该怎么治疗?
看到这里,或许不少觅友们会感到焦虑,担心自己会因不慎感染了尿道而导致术后恢复慢,或住院时间延长,但其实,大部分患者的尿路感染症状都是较轻的,通过及时地、积极地治疗,大多可以缓解症状或恢复正常。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有哪些缓解措施呢?
其实,若是轻症的话,大部分是能够通过多喝水、多排尿来缓解的,增加尿液的排放次数有助于将尿道里的细菌冲刷出体外。当然,也可以应用抗菌药物来治疗。
轻中度尿路感染患者可以选择[3]:
(1)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口服或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该药物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或是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这是一款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药物。
(2)2代或3代头孢菌素药物,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等均对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菌效果。
(3)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如手术后的尿路感染,同时也起到预防术中尿路感染及经尿路诊断手法引起的感染的效果[4]。
(4)中成药,如三金片,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常用于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等症状;也可以选择石淋通胶囊或热淋清片。
而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常用的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脲基青霉素(哌拉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3]。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药物是治疗尿路感染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被忽略的细节也可能是潜在的诱发因素!
就比如,注意生殖器官的清洁和卫生,感染期间严禁**,勤换洗内裤,增加饮水量,多吃清淡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定期复查尿常规等......
其实,尿路感染这个症状说小是小,但说大也大,如果不积极治疗、不注意防范,是很容易多次反复发作的,也很有可能会因此需要在医院治疗更长时间。
因此,当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觅友们应及时治疗、护理,切勿因为这一小小并发症而影响了后续康复进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