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孔子在地点在书院前载有四棵杏树,《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推测为地名)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描述了孔子在杏坛讲学情景,宋·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从此杏坛也代指教育圣地。
目前国内有许多**的杏树,西安市罗汉洞村观音禅寺内的银杏树,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距今有1400年,现为西安**景点。西安古观音禅寺银杏
银杏的药用价值也被古代中医学家有所发掘,唐·孟诜《食疗本草》:“可用于心悸怔忡,肺虚咳喘等病症”。南宋·王继先《绍兴本草校注》,新添药中有“银杏”一条。元·李杲《食物本草》中**出现“白果”一名。至明代则有更广泛的应用,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目前作为中药材的有银杏叶和白果(银杏果)。
银杏叶:
【性味与归经】甘 、苦 、涩 ,平 。归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 。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
【用法与用量】9〜12g。
【注意事项】 有实邪者忌用。
白果
【性味与归经】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用法与用量】4.5~9g。
【注意事项】 生食有毒。
如治喘证的定喘汤(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银杏的药用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自20 世纪60 年代起,国内外对银杏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银杏叶的开发和利用上。1965年德国的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研发出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将其用于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末梢血管阻塞等疾病,并于1972年申请了专利;而另一家植物药龙头企业——法国意迪那公司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在1993年获得欧洲专利,这两种药物在中国按化学药品名注册,通用名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分别为"金纳多(德国)"和"悦康通(法国)"。银杏叶提取物经过制剂改造的口服制剂也陆续出现,目前全球已有130 多个**使用,口服银杏叶制剂对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由银杏树干燥叶中提取的活性物质,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
- 1.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天然的强抗氧化剂,能够抑制细胞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螯合金属离子、保护和还原体内的抗氧化剂等。
- 2.银杏内酯类化合物: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能够抗血小板聚集、抗炎。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药理作用: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对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抗炎、改善心肌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个方面具有调控作用;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方面,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能促进脑血液流动、加快血栓的清除及受损血管的修复。
安全性:长期毒性实验研究结果证实,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良事件均为轻度,其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均缓解或恢复正常,用于临床治疗安全。
临床应用:
- 缺血性卒中: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 痴呆:对于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改善心肌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性反应,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 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等:突发性耳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可改善患者耳聋、耳鸣症状。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和抗氧化剂(如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用于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梅尼埃病的治疗。
- 视网膜病变:可改善患者的视力,减弱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 动脉硬化闭塞症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于周围血液循环障碍、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此外,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前提下,可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口服银杏叶制剂
种类:目前国内上市的口服剂型:片剂、胶囊、软胶囊、滴丸、口服液、滴剂、酊剂、分散片、颗粒等。其中,银杏叶胶囊( 片、滴丸) 被列入2018 年版**基本药物目录,银杏叶丸( 片、颗粒、胶囊、滴丸、口服液、酊) 、银杏酮酯片( 颗粒、胶囊、滴丸、分散片) 、杏灵分散片被列入2019 年版**医保目录。
药理学作用: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及有机酸类,原花青素,儿茶素类等。发挥抗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室重构,抗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等。
临床应用:(1)冠心病心绞痛;(2)缺血性脑卒中(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伴有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症状; (3)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4)合并糖尿病( 包括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上述适应症患者; (5)以上适应症的中医证候均应属于瘀血阻络证。
剂量及疗程:应严格按照不同种类产品的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推荐临床应用疗程≤6个月。需要长期服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安全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系统( 恶心、呕吐、口干、腹胀、腹痛、腹部不适、胃酸过) 、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等) 、皮肤及其附件( 皮疹、瘙痒等) 、心血管系统( 胸闷、心悸等) 、其他( 乏力、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等) 等。
注意事项:(1) 心力衰竭者、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2)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需要长期用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对于有出血倾向或使用抗凝血、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020 年1 月,**药监局对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银杏叶软胶囊、银杏叶颗粒、银杏叶丸、银杏叶分散片、银杏叶滴丸、银杏茶颗粒等8 银杏叶口服固体制剂,银杏叶酊、银杏叶滴剂、银杏叶口服液3 种液体制剂,银杏酮酯分散片、银杏酮酯滴丸、银杏酮酯胶囊、银杏酮酯片、银杏酮酯颗粒、杏灵分散片、杏灵滴丸7 种银杏酮酯口服制剂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进行统一修订,为银杏叶口服制剂的临床应用做了进一步规范。